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桃李之“教”,经师人师】倾心投入搞科研 克艰攻难只等闲

【桃李之“教”,经师人师】倾心投入搞科研 克艰攻难只等闲

记疫情期间坚持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熊冬梅

作者:薛桥        发布日期:2020-04-02     浏览次数:

     

水产科学系熊冬梅副教授由于身材娇小玲珑,大家亲切地称她小熊老师。作为水产科学系党支部组织委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她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加强政治学习,悉心钻研业务,热爱教学工作,讲课风趣幽默激情生动,深受学生们的赞扬。2019年师德师风考评和年度工作考核均为优秀。别看她身单力薄,从事科研工作却是一把好手。

在动科学院二楼电梯口对面,有一个很普通的房间,大家每天经过时可以看到室内台上台下有一排水箱,里面养了许多小鱼苗,每天早晚有个娇小的身影按时来换水喂养,这就是小熊老师独特的科研实验场地。在连续4个月120天的养鱼过程中,尤其是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扑面而来,住宅小区和校园封闭的情况下,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每天坚持来实验室喂鱼,看着小鱼苗从最初的1厘米长到现在的15厘米,她开心地笑了。看过她养鱼的老师们都佩服这个看似纤弱但内心强大充满正能量的年轻人。纷纷赞叹道:动科学院的年轻老师太厉害了,小熊疫情期间搞科研太不容易了。

小熊老师去年争取到了一个横向科研课题《温度对鲟鱼性别分化的影响》,要完成项目必须养殖西伯利亚鲟鱼长达8个月时间。纯种鱼苗的获取和养鱼场地都让她焦虑发愁甚至落泪,但小熊老师没有气馁。首先,从去年9月份拿到课题就开始积极联系购买鱼苗,直到12月份在热心的水产同行的帮助下,终于买到了纯种西伯利亚鲟出膜苗。鱼苗原定12月3日凌晨1点空运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因飞机晚点凌晨3点多才降落,小熊当晚11点钟出发,凌晨5点半才返回学校,妥善安置鱼苗后早晨7点多才回家休息。因不放心鱼苗,下午又急忙赶过来查看情况并测量数据和取样。关于养殖场地,虽然想方设法找到了一个储物间临时当实验场地,但室内没有水源,寒假到来暖气也停了,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养殖稚嫩的西伯利亚鲟出膜仔鱼谈何容易。

刚出膜的仔鱼娇嫩脆弱,体长只有1厘米左右,还带着卵黄囊。经过一周左右的精心照料,鱼苗到了高死亡率的开口期,此时开口饵料需少量多次投喂便于顺利度过开口期(每天喂6-8次,每次间隔2小时,吃完10-20分钟立即虹吸出残饵,再注入新水至鱼缸)。小熊老师经常熬到半夜两点回家,次日早晨8点钟又来喂鱼。还好辛苦有所回报,鱼苗比较顺利地度过了开口期。

养鱼房间没有水源带来诸多不便,水源和排污都成问题。后来她想到办法用一个长水管从男厕所水龙头接水,废水盛在塑料桶里,用一个手推车推至厕所排污,养鱼条件逐步完善。坚持到了1月底,养殖过程已进行50天左右,此时鱼苗已经长到3-5厘米,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消化能力提高,投喂次数也逐步减少到3-4次。此时正值武汉疫情爆发,特殊时期投喂次数减少到2次。

随着疫情期间管控强度递增,出门养鱼成了一个巨大的头痛问题。学院领导和值班老师在有限的范围给她挤出了一张特别通行证,保证了继续出入校园。鱼苗虽有少量死亡但大部分存活下来。晚上喂鱼整栋楼除值班室外空无一人,漆黑一片让人十分害怕,但她没有退缩畏惧,坚持了下来。有次学校电力检修,北校区需整体停电。她看到停电通知,内心无比焦急,担心鱼儿缺氧死亡。后来想到解决办法,买来一根10米长的插线板,从自家汽车上打火取电给鱼儿增氧,从早晨8点开始直到下午4点多来电。她每天早出晚归,学校和学院的门卫师傅已认识了她,经常叮嘱她注意安全不要回去的太晚。

在4个月时间里,每次给鱼喂食、吸残饵和注新水3个多小时,每次用小推车转移废水200多升,每天喂2次,天天如此,偶尔也有疲惫不堪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内心快要崩溃。疫情期间,进出学校和小区都遇到麻烦,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广大的医务人员、解放军和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她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出膜鱼苗已长成15厘米稚鱼,辛勤的汗水和泪水迎来了成功的喜悦。

学院老师们爱岗敬业进取奉献,熊冬梅老师只是抗疫期间学院工作的一个典型缩影。院领导班子成员在疫情爆发以来,始终坚持把教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安排好全院的防疫工作,学院的专家教授们纷纷建言献策,为特殊时期养殖业出主意想办法并赴各地养殖现场指导生产。老师们停学不停课认真上好网课,学院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2个月时间坚持在学院抗疫一线值班、上班。大家秉承“诚朴勇毅”的好传统,认真做好开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力争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努力完成学院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


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