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陈兴启博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陈兴启博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作者:蓝贤勇 /文 李方龙/图        发布日期:2014-12-31     浏览次数:

     

12月29日下午,应蓝贤勇副教授和陈宏教授邀请,我校校友、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陈兴启博士在动物科技学院107会议室为师生作了题为 “Dynamics of higherorder chromatin structures”的报告,报告会由孙超副院长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70多人参会了报告会。

陈兴启博士首先对国际上哺乳动物细胞染色质组织包装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他本人的科研工作,从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水平和单个位点群体细胞水平对染色质高级构象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阐述。在单细胞单个染色体水平上,为了弥补传统的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和三维DNA原位杂交技术(3D DNA-FISH)的不足,他发明了一种新的高分辨的用来检测染色质构象的新技术ChrISP (chromatin in situ proximity)。该种技术的分辨率(小于17 nm)远远高于传统的3D DNA FISH, 并且可以在单个染色体单个细胞水平检测染色质的高级构象。同时,利用这种新技术,检测到了染色质的proximity hubs聚集在细胞核的边缘并且和LOCK(large organized chromatin K9 modification)区域重合。利用该新技术还揭示了这种特殊的染色质高级构象是在干细胞的体外分化中逐渐形成的。同时,发现组蛋白的修饰H3K9me2和这种染色质高级构象(proximity hubs)的形成以及动态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单个位点水平上,以印迹基因H19区域作为研究位点,利用4C-seq(circula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sequencing)技术和深度的生物信息学挖掘,揭示了一个独特的染色质互作的网络。同时,也揭示了蛋白质因子CTCF 和PARP1的相互作用介导了这种染色质的互作的网络,并且发现这种染色质互作的网络在群体细胞中是动态的,最后阐释了这种动态染色质高级构象的变化和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有密切联系。在报告会结束后,陈兴启博士与陈宏教授、曾文先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引进人才孙秀柱副教授、姜雨副教授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学术交流。

陈兴启博士于2014年毕业于世界顶尖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瑞典语为Karolinska Institutet, 原名皇家卡罗琳学院),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研究,师从Rolf Ohlsson教授。目前,他主要从事染色质的组织包装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在国际表观遗传学的顶级杂志 《Epigenetics》发表第一作者 SCI论文1篇,同时在《Biotechniques》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篇。

陈兴启博士作报告

与会专家合影

报告会现场

 

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